Beijing   Wanzhonglianqiang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糖尿病预防

文章来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咨询培训教材《健康管理师》第十章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一)概述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一种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以及水和电解质的代谢紊乱,主要特点是高血糖及尿糖。糖尿病所造成的高葡萄糖血症可危及体内诸多系统,特别对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影响最大,易并发心脏、血管、肾脏、视网膜及神经等慢性疾病。
(二)流行特点和危险因素
      近 20 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肥胖、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的迅速增加,使糖尿病患病率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明显增长,发达国家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高达 5%~10%。我国糖尿病具有以下流行特点,第一,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 18 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 2.60%,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 2300 万。与 96 年相比,大城市 20 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由 4.58%上升到6.37%,中小城市由 3.37%上升到 3.89%,同时,我国 18 岁以上居民空腹血糖患病率也高达 1.90%。估计目前我国有糖尿病患者达 2300 多万人,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糖尿病大国。预测到 2025 年中国糖尿病人数将达 5000 万。第二,城市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比农村地区高,但增长幅度农村大于城市。第三,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升高。40 岁以下患病率较低,40 岁以后急剧上升,但近年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第四,体力活动不足人群的患病率大于体力劳动者。

2 型糖尿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1.遗传因素。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 2 型糖尿病患病率不同,如美国为6%~8%,中国为3.21%,而太平洋岛国瑙鲁高达40%;同一国家内不同民族间的患病率也不一样,如美国白人为6%~8%,美國土著 Pima Lindian 人高达 50%;2 型糖尿病有家族聚集性,糖尿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亲属高4~8倍。
2.超重和肥胖     是2型糖尿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世界各地的资料表明,不论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程度及种族如何,2 型糖尿病发病率均与超重和肥胖有明确相关性。
3.体力活动不足    体力活动不足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活动最少的人与最爱活动的人相比,2 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相差 2~6 倍。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糖耐量。
4.膳食不平衡   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与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结构改变有明显关系。我国 1996 年比 1980 年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了约 5 倍,在此期间的 1978~1987 年,我国人均粮食消费只增加了 30%,而人均肉类、蛋、含糖饮料的消费增长了 200%,而与此同时,人们的活动量反而减少了。目前认为,摄取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缺乏纤维素的膳食容易发生 2 型糖尿病。
(三)临床分型和诊断标准
       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新的分型标准,将糖尿病分为 4 种类型,分别是:①1 型糖尿病:约占全部糖尿病人总数的 5%左右,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病人的胰脏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②2 型糖尿病:由于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不能给予正常的反应而发病,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 90%左右,多见于成人;发病年龄多数在 35 岁以后,但近年有发病年轻化趋势;
    ③妊娠糖尿病:指妊娠妇女原来未发现糖尿病,在妊娠期,通常在妊娠中期或后期才发现的糖尿病;④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指除以上三种类型外的糖尿病,比较少见。
       此外,按照糖尿病的自然史,新的分型标准分出了空腹血糖受损(IFC)和糖耐量损伤(IGT),二者是介于血糖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过渡状态。
       1999 年 WHO 新的诊断标准,将符合下述标准之一,在次日复诊仍符合三条标准之一
者,诊断为糖尿病:
1.有糖尿病症状,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尿、烦渴和无其他诱因的体重下降。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空腹状态定义为至少 8.小时内无热量摄人。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 小时血糖(PG)水平≥11:1mmo/L (200mg/dl)。OGTT 仍然按 WHO 的要求进行。
IGT的诊断标准为:OGTT 时 2 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l),但≤ 11.1mmol/L  (200mg/dl);IFG 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5.6mmol/L(100mg/dl),但<7.0mmol/L(126mg(dl)。
(四)防治策略与措施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但又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糖尿病的防治在重视—级预防的同时,要重视二、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糖尿病的一级预防针对一般人群,以降低危险因素的流行率。主要措施包括:
(1)健康教育!开展对公众,包括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糖尿病防治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糖尿病发病率。
((2)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经常性体力活动可以减轻体重,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3)提倡合理的膳食:如避免能量的过多摄人、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改善脂蛋白构成,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4)戒烟、限酒。
2.二级预防目的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和残疾。主要措施是在高危人群中筛查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者。糖尿病的筛检不仅要查出隐性糖尿病人、未注意的显性糖尿病人,而且要查 IGT 者,IGT 是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其转归具有双向性,既可转为糖尿病,又可转为正常,一部分保持 ICT 状态(各约占 1/3)。因此,在此阶段采取措施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和临床意义。
3.三级预防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治疗和管理,以控制病情、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防止伤残和死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三级预防强调对患者的定期随访。
随访的目的在于:
(1)监测血糖和血脂、血压等代谢控制情况。
(2)评估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血糖等达到控制目标。
((3)对患者的饮食、运动等行为变化进行指导,督促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4)对易出现并发症的眼、心脏、肾脏、足等器官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糖尿病并发症,以采取针对措施,阻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要求对所有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都应进行有效管理和定期随访。


 

 

 

 

 

 


 

2021年5月9日 16:17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