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养生
文章来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推荐培训教材《健康管理师》 第十五章 第四节。
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
(一)清心静神
清心静神,即保持心神清静,合理的用神。而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是思想的清静,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状态。因为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我们提倡的清心静神主要是心神不妄动,用而不过,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
可见异思迁,想入非非,从而能专心致志的工作和学习。
1.少思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欲的嗜欲。中医学认为,妄思嗜欲出于心,嗜欲不止则会扰动精气,无助于健康长寿。这是因为私心太重,欲望太高或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
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如果能减少私心和欲望,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对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2.抑目静耳,养心敛思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排除杂念,驱逐烦恼,心神内守。要维持心神内守,应注意避免外界事物对心神的不良刺激。眼耳是心神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器官,中医认为其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事相处,耳目所触,都要反映在大脑里,从而影响心神。故耳目清静,不让琐碎之事萦绕于心,自然会使心情舒畅、放松。凝神敛思的养生法,是指在学习工作时专心致志,把名利欲望丢在一边,则心神内守,思想清静;在学习工作之余,寄情于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兴趣查然,自然凝神定志,琐碎烦心之事不能干扰,亦有利于安定心神,此即所谓“动中求静,以静养动”法。
(二)怡养情志
怡养情志,即保持心情舒畅愉悦,并顺应外界刺激的变化,适当地控制情绪,以调节自己的情志活动。情志文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的综合反映。也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因为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而且各种情志活动都是抒发自己感情并起着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
七情,就是指喜、怒、忧、思、恐、悲、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不同的情感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情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并超过人体本身的心理承受力,使气机逆乱,功能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
生,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之中,常可见到大发脾气之人,往往面红耳赤,甚至昏厥,这在中医叫做“怒伤肝”;另外像人逢喜事,激动不已而诱发心脏疾患的,称“喜伤心”;郁闷思虑过度而无食欲的,为“思伤脾”;悲伤哀号导致胸闷气憋的,是“忧伤肺”;突然遭受惊吓以致大小便失禁的,称之为“恐伤肾”。
正因如此,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对七情的调控,并总结出了一套以情胜情的精神治疗法。以情胜情,是利用情志分属五脏,五脏归五行,而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情志也相应而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关系,以此解除情志病因所致的情志病证,使恢复或重建心身平衡的状态。如喜为心志,五行属火,但过极则伤心气和心阴。恐,五行属水,水克火,且恐令气怯,能避免对抗过喜之象,恰是以水折火,故有“恐胜喜”的疗法,这也与现令的情绪转移法相吻合。